1,阴阳理论来解释睡眠和失眠
《灵枢•口问》曰:“阳气尽,阴气盛,则目瞑;阴气尽,而阳气盛,则寤矣。”
说明:阳消阴长,阳气入于阴则为睡眠;阴消阳长,阳气出于阴则为觉醒。
基于阴阳整体论,认为机体与日月阴阳相应,天人一体,保持着阴阳协调,阴阳交替是正常睡眠的根本保证,故失眠主要是由阴阳失交引起的。人体阴阳消长平衡的过程构成了睡眠-觉醒的生理活动。
《灵枢·大惑论》
《黄帝曰:病而得卧者,何气使然?歧伯曰:卫气不得入于阴,常留于阳。留于阳则阳气满,阳气满则阳跷盛,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,故目不瞑矣。》
解释:
《黄帝问:不能安卧入睡的病,是什么气造成的呢?
岐伯说:是卫气不能入于阴分,经常留滞于阳分的结果。卫气留滞于阳分,就会阳气充满;阳气充满,阳蹻的脉气就盛实。卫气不能入于阴分,则阴气虚,所以不能闭目入睡。》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